新聞中心
中證報專訪鄧啟東董事長:打造一流供應鏈服務平臺 加快數智化轉型
來源:
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實現超十倍增長。上市十年,廈門象嶼從“跟跑者”到“超越者”,用扎實的數據給投資者上交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為市場貢獻了一個個國企改革范例。
站在新的起點,廈門象嶼將如何書寫“象嶼模式”新篇章?公司董事長鄧啟東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資本運作和產業經營雙輪驅動實現四流合一,并利用不同板塊的有機聯動,搭建供應鏈服務平臺,推動各方共贏。”
布局物流倉儲板塊
“計利天下、相與有成”承載著廈門象嶼的使命,其背后的核心就是“共贏”。
在貿易型企業轉型為供應鏈服務企業的大戰略下,鄧啟東認為,“共贏”一方面是為客戶創造價值,解決供應鏈痛點,不斷升級服務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是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加快兼并、重組、合作步伐,將更多優質資源納入體系。
鄧啟東表示,服務的本質就是提升效率,而物流倉儲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如果把象嶼比作一個人,完善的物流倉儲體系就像血管,更好地流通起來,實現高效運轉,才可以給客戶賦能。”
廈門象嶼通過兼并、收購、重組,掌握了一部分物流核心資產。同時,加快對外合作步伐,積極拓展資源。
作為國內較早實施物流戰略的公司,廈門象嶼積極推進運力購置,并與外界資源協作,通過關鍵節點重資產投入、其他節點輕資產輔助等方式打造了一套連通全國、對接國際的物流網絡。目前,公司布局了15個鐵路貨運場站與47條鐵路專用線路;整合車輛超過14萬輛;已形成“自有+合作”相結合的水運運力配置,實現國內沿海及長江流域年運量約2000萬噸,印尼中國航線年運量約500萬噸。同時,公司在多處關鍵節點布局倉庫及堆場,擁有較高的自建糧食倉容水平,整體糧食倉容能力達到1500萬噸以上。
2022年5月16日,廈門象嶼發布公告,將采用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引入招商局集團、山東省港口集團兩家戰略投資者,加上象嶼集團,預計募資總額35億元。豐富的港口、物流、客戶等資源優勢,將推動“強強聯手”的戰略合作持續深入。
鄧啟東告訴記者,未來公司在物流倉儲方面的布局將持續深化。大宗商品供應鏈市場規模大,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具備物流倉儲優勢、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優質企業的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市場占有率有望持續提升。
今年以來,盡管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廈門象嶼仍保持向好的發展勢頭。一季報顯示,廈門象嶼實現營業收入1138.64億元,同比增長27.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67億元,同比增長31.83%。
賦能中小制造業企業
廈門象嶼始終緊跟政策和產業發展大趨勢,以國企的擔當深耕市場、突破創新。
“在產業熱潮中保持理性。”鄧啟東表示,身處大宗商品領域,風險防控永遠排第一位。這是廈門象嶼內部的一條鐵律。對于重大戰略的制定,廈門象嶼會花很多時間研究產業鏈,研究市場發展方向。與那些熱衷于在熱門領域追逐利潤的公司不同,廈門象嶼往往盯著產業鏈中一些冷門但相對薄弱的環節下功夫。“這些薄弱環節如果出問題,可能造成產業鏈斷層,從而引發供求問題,這也是我們希望發揮作用的地方。”
產業鏈服務方面,廈門象嶼積極賦能處于困境的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山東一家鋼廠是廈門象嶼合作多年的老客戶,因為經營不善,資金鏈出現嚴重困難。廈門象嶼團隊詳細診斷后發現,其資金鏈緊張背后是內部管理出了問題。原材料采購不均衡、缺乏多元化融資渠道、技術環保改造嚴重滯后,多重因素制約導致企業利潤逐步下滑,生產經營情況急劇惡化。
隨后,廈門象嶼團隊介入其內部管理全流程。一方面,憑借廈門象嶼的資源優勢,幫助其簽訂了焦煤、鐵礦石等長協供應合同,優化穩定了原料采購環節;另一方面,優化財務管理,降低財務成本,同時通過環保改造、生產技術提升、產品結構優化等方式提升生產經營以及管理效率。在廈門象嶼的產業鏈服務下,這家鋼廠改進了銷售模式和客戶結構,引入多家大客戶,實現了“原料-生產-銷售”的良性循環。經過兩年多努力,這家鋼廠徹底走出困境、煥發新生,整體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廈門象嶼也獲取到了相應的收益,促進自身成長。
鄧啟東介紹,兩年后再次來到這家鋼廠,看到的是廠區整潔干凈,工人來來往往忙碌,各環節管理井然有序。“幫助這家企業‘起死回生’,創造的不僅是利潤,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國有企業的價值和擔當。”
隨著全產業鏈服務的深入,廈門象嶼構建了企業“護城河”,客戶黏性增強。陪伴客戶成長的同時,廈門象嶼的經營業績得到提升。借助對產業鏈的深入理解,廈門象嶼復制推廣“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并通過股權投資提升供應鏈服務的“商權”,增強經營能力,同時反哺供應鏈產業,形成良性循環。
隨著制造業企業日益專業化、規?;?,尋求資源配置效率更高、流通成本更優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成為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鄧啟東表示,通過規模賦能、管理賦能、金融賦能、物流賦能,廈門象嶼為中小制造業企業提供原材料采購供應、產成品分銷、物流運輸等服務,打造全程供應鏈管理服務(虛擬工廠)模式,目前項目數量已達12個,產業鏈覆蓋從鋼材拓展到鋁、石油焦、錳礦、焦煤等領域,經營規模超千億元。2021年,公司對“虛擬工廠”模式進一步升級,探索利潤分成合作方式,部分項目銷售凈利率明顯提升,并在山東梁山建設供應基地,為鋼廠提供物流、倉儲、銷售服務。
拓展服務邊界
站在新的起點,廈門象嶼被賦予新的使命。
鄧啟東告訴記者,未來五年公司將以“平臺化、國際化、數智化”為發展方向,打造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平臺,整合客戶資源,做深服務,挖掘客戶價值;重點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開拓國際市場,培育新增長點;積極推動數智化轉型,打造“數字象嶼”,驅動模式創新。
“數智化建設是促成平臺化、國際化的基本保障,進一步優化商業模式。”鄧啟東坦言,從全鏈條看,當前供應鏈數智化不足,還沒有特別成型的大宗商品供應鏈信息系統。
廈門象嶼主要從三個方面推動數智化進程。首先,搭建了象嶼網絡貨運平臺,實現對公路運輸全過程的動態把握,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鐵路物流的智能化改造,實現鐵路物流全過程的可定制、可溯源、可跟蹤。其次,對場站和倉庫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貨物從入庫、庫內監管到出庫運輸的全流程遠程跟蹤。此外,水運領域將運用AIS技術實現對每條船的衛星定位跟蹤,實現水運的互聯互通。
“期望利用先進技術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建成國內第一個貫穿供應鏈全流程的大宗商品供應鏈信息系統,對內形成不同平臺、貿易與物流之間的有機聯動,對外打通和客戶、第三方物流企業、金融企業、科技企業之間的聯動,形成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體系。”鄧啟東說。
據了解,廈門象嶼的數智化一期規劃有望于今年10月完成。同時,廈門象嶼積極參與中物聯相關標準制定工作。2021年下半年,廈門象嶼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已經上線,并與部分銀行完成系統對接,累計為客戶取得專項授信69億元。在該模式下,公司不占用自身授信,通過向資金方輸出大宗商品貨物監管和風險管理專業能力,以數字化平臺搭建可信數據橋梁,助力各方降低風險及成本,拓展了象嶼以及銀行的服務邊界。